择杏林 爱一生——记宁德市医院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黄宝英
早在福建医科大学就读时,一位风华正茂的姑娘曾发出誓言:“我志愿献身医学,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近五十年来,她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始终初心不改,丹心不变,一生择一事,一事爱一生。她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学科技术带头人和卓有成效的专家。她就是深受群众赞扬的黄宝英。
黄宝英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服从组织分配,先后到宁德市闽东医院、宁德市医院工作,历任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心实验室主任等;同时兼任全国中医内科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微循环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中医学会乳腺分会常务委员、宁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已近古稀之年的她早已桃李芬芳、硕果累累:2008年获宁德市第二届“市管优秀人才”称号,同年还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殊荣;2009年被评为宁德市“先进工作者(市级劳模)”,同年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2011年获得全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2016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2023年被评为福建省名中医。并多次荣获卫生厅授予“优秀中医药工作者”、中医学院“先进带教老师”及“市直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宁德市卫生系统‘双十佳’先进个人”等荣誉。
结缘杏林 矢志不渝
1973年,毕业于霞浦第三中学的黄宝英,还是个未经世事的黄毛丫头。她毅然响应党中央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先后到霞浦三沙镇偏僻的单斗、小皓村插队。70年代的山村、渔村自然条件差,生活十分艰辛。当她看到农村缺医少药,群众有病治疗难的情况时,决心自学医书,苦练本领。一根针一把草为患病村民排忧解难。自此,便与中医结缘,成了远近有名的赤脚医生。
1975年,如愿被福建医科大学中医系录取,她更是如鱼得水、发奋拼搏。1978年,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闽东这块热土上,面对当时医疗水平较为落后的现状,她没有退缩,而是把解除患者病痛作为毕生的努力,为改善闽东落后的医疗卫生状况默默奉献着青春。黄宝英的信条是择一事,精一行。多年来她潜心钻研华夏五千年的医学宝库,尤其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经典名著。在中医临床领域不断探索,从一名普通医师走上了科主任、学科技术带头人的岗位。她虚心向国内中医名家学习,博采众方,更注重创新发展,擅长中医肾脏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解决肾脏病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在长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优势,解决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症过程中出现的蛋白尿等临床中棘手的难题,缓解病人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
黄宝英常说:“做人重在‘做’字,因此,一定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精益求精。”作为科主任,她始终本着创新管理发展科室为目标,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她除了负责行政工作外,还坚持每天深入病区参加会诊、查房,耐心询问患者的病情;组织疑难病例讨论,竭尽全力减轻患者的痛苦。在闽东医院工作期间,致力专科建设,坚持发扬中医特色,成立了肾病、风湿病、肝病、骨伤、痔疮等特色专科。如今,她已离开闽东医院15年,她手上创立的特色专科仍在继续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技术效益。调到宁德市医院五年多时间里,她废寝忘食地筹建并成立了市医院中心实验室、中医科病房、中药库、中药代煎室、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研究所、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科,部分填补了宁德市的空白。2011年为了给脑瘫患儿治疗创造良好的治疗条件,她克服人员紧缺、经验不足等困难,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使治疗工作走上正轨,顺利通过了福建省康复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评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为民办实事助残工程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定点医院,当年就接收了100例本地区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部分儿童已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赢得社会赞誉。
教学科研 硕果累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黄宝英始终坚持并为之追求的理念。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医学专家(1999年晋升主任医师),无时无刻都面临着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为了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先后两次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内科进修学习及附属曙光医院进行动物实验,提高临床及科研能力。她时常通过网络、杂志、报刊等媒体及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获取本专业在国内最前沿的讯息,只有不断地充实理论基础,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解决临床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真正做到为病人排忧解难。同时,她常说“高职称医学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临床技能,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从医以来,她不知加了多少班,有多少个双休日泡在工作中,谁也说不准,白天医疗工作过于繁重,她只能见缝插针地挑灯夜战或利用节假日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终于使她在科研上结出累累硕果: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SCI期刊源10篇),主编、副主编及参加编写并正式出版专著25部。2008年《中医调治养护点津》获宁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药茶药酒点津》获宁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养阴固精化痰渗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获宁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获奖实现了我市卫生系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2014年至2016年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了宁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宁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累计获得了7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在教学上,她严格、认真,培养了一批批中医药人才。黄宝英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因此,她不管是承担本科生实习带教工作,还是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或全日制研究生导师,在带教、指导及传承工作时,她毫无保留地将毕生的临床经验教授给学生及下级医生。
无论是作为全国第四和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负责指导第四批继承人叶长寿和施进宝及第五批继承人林建泉和范晓华;还是作为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徐婷芳完成学业,带教过程中都倾囊传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等的经验,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和精读经典著作,同时注重医德的培养,让他们学有所成,如今都已经成为中医药的中坚力量。
高尚医德 严谨医风
“平易近人、善良温和”是病人们对黄宝英的一致评价。近五十年来,她始终保持清廉的医德风貌,把前来就诊的每位患者看做自己的朋友和亲人,视年长者为父母,视年幼者为子女,视年龄相近者为兄弟姐妹,热忱、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殚精竭虑为患者提供服务。她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还时刻叮嘱下级医生要一切为了病人着想。
“只要遇上行动不便或年迈的患者,黄主任就会让我全程陪同,直到他们完成所有检查治疗。”“病人只开一、两天的药,煎药机用不上,黄主任便会亲自叮嘱要求手工煎药,避免给患者带来不便。”“只要有点空暇就前往病区看望、安慰癌症晚期患者并帮助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光。”……这些质朴的语言出自她身边的医务工作者。这,就是人们心目中善良、热情、耐心、细致的黄宝英。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她总结临床工作中的“三个一切”即:一切想着病人,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
她常说:“一名称职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具备高尚的医德。当你面对一个求医的病人时,应该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不问贫富贵贱,长幼亲疏,一视同仁,皆为至亲之想,专心于治病,全力于赴救,不得有丝毫的非分之想。”这些年间,一些疑难急重病人经过抢救康复后,出于感激之情送给黄宝英的红包、礼物等,她均婉言谢绝,始终以严谨的医风和坚固的防线恪守着五十年前结缘杏林的初衷。
这些年来,黄宝英就是以这样一颗善良、赤热的心,关爱着她的病人。此外,她还关注贫困学生、受灾百姓等弱势群体,经常无私地救济医疗费用难以为继的农村贫苦患者;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直至走上工作岗位。不管哪里有需要救助的灾民,她总会带头捐款捐物,中医科在她的带领下,助人为乐、廉洁行医蔚然成风,多次获得院“医德医风文明服务奖”、“廉洁行医先进科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潜心杏林五十载的黄宝英虽然年近古稀,依然坚持开展中医专科专家门诊,为她所执着的事业继续发挥余热。
(作者:黄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