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闽东

作者:小朱      来源:原创      2021-01-03 12:28:00

  《读宁德 知中国》告诉我们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闽东已经成为全国的新地标、新典型。

  “闽东不富天理难容。”这是基于对宁德这座城市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的准确判断。然而八十年代的宁德人自嘲闽东为“西伯利亚”。几代人的努力,都在为这座城市的崛起加油鼓劲。何以闽东?我总是这样思考。我在闽东优秀的历史文化中找到坚强的力量;我在《摆脱贫困》中找到初心;我在主政者清晰的发展思路中看到闽东的未来;我在《读宁德 知中国》一文中体会最深刻的是“宁德回答了何谓人民情怀”。

  2020年是闽东的丰收年。衢宁铁路建成、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喜讯不断,人民情绪日益高涨。“闽东”这几年几乎成了热门词。闽东大地,有了更好、更便捷的硬件基础设施;抱上了上汽、新能源、青拓等“金娃娃”,这些,为闽东逐梦之旅插上飞翔的翅膀。这一切,都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民者民向往之。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刚到宁德任地委书记时,告诉大家闽东基础薄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事情做好。他当时指出:“我们每个同志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为宁德的历史发展做一层铺垫的贡献,你不要认为在你任上可以轻易地起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不切实际的。”有了明确的发展理念,于是转而要求大家把急于上大项目的心态转到念好“山海经”,后来才有发展林业经济,攻克大黄鱼人工养殖难题等重大发展内涵。现在闽东人民爱戴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正是由当年大家一起摆脱贫困的点滴故事汇集而成的。伟大情感,不是突然间产生的。

  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就会攻克万难。地方基础越差,越能激发主政者带领人民群众摆脱贫困的决心,困难越大,成就感越强。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时意识到“治理整顿也是机遇”。经济落后、产业布局单一、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陈旧,都在表明八十年代的闽东需要变革。于是时任地委书记的习近平进下党、大念山海经、大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倡“四下基层”、开展整顿干部私建住房,将改革一一落到实处。这些举措,深得民心。

  《光明日报》在评论员文章《读宁德 知中国》一文中还说:“宁德回答了何谓战略定力”“宁德回答了何谓系统观念”,站在2021年的新起点,回望闽东改革开放以来的表现,我们看到,闽东和这个伟大的国家一样,基础设施从无到有,经济综合实力从弱到强,闽东时刻在与党中央的精神指示对齐对标,始终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开展工作。现在,闽东又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机遇,力争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征途上再创新绩!这是闽东的政治担当。

<script charset="UTF-8" id="LA_COLLECT" src="//sdk.51.la/js-sdk-pro.min.js"></script> <script>LA.init({id:"Jitj3V0abALAa7hk",ck:"Jitj3V0abALAa7hk"})</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