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原创 / 正文

习近平关注“剪刀差”——十评《习近平在厦门》系列采访实录之《习近平同志对我做人做事影响至深》

作者:学习大军      来源:原创      2019-10-18 15:34:2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三农”问题的地位,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天下之大业也。”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国家领导人,重视“三农”问题似乎不奇怪。但在30多年前,尚在担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就对农业工作展现出了极大的“热忱”,并有着与众不同的“战略考虑”。

  时任厦门市副市长习近平的秘书王太兴同志回忆说:“那时候,厦门刚刚成为特区,大家都一心一意发展工业、发展经济,市政府领导暂时没有安排专人分管农业。习近平同志当时就在市委常委会上主动请缨,提出他来分管农业。后来,他在厦门开展农业调研,推动了‘三农’工作,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认可和支持。”扎根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使习近平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在当时以发展工业经济为“第一要务”的厦门经济特区,农业是“不受人待见”的冷门工作。但习近平的头脑是清醒的,眼光是长远的。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而且大多数人口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民、农业和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基础是否巩固,农村经济是否繁荣,农民生活是否富裕,不仅关系农产品的有效供应,而且关系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更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不管是热门工作,还是冷门工作,都要有人去抓,有人去管。习近平图的不是政绩,为的是不要把“三农”丢了,特区再“特”,“三农”是客观存在的。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更何况当时的厦门,也是穷的要命。

  据王太兴回忆,习近平从不人云亦云,对工作往往有独到的理解、独到的想法。让他记忆深刻的有这么一件事,他说:“有一次,我们聊到在中国当时经济形势下,工农业生产的‘剪刀差’不断扩大的问题。习近平同志认为,应该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能力,抑制‘剪刀差’的继续扩大。现在来看,我们做到了第三、第二产业反哺农业,已经实现了习近平同志当年的设想,已很少再提剪刀差了。但在当时,他的这种想法很超前,所以让我很震撼,说明他不仅关心广大农民的疾苦,也很有战略思维,那时候就能够从国家层面考虑问题。”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发展工业占用大量的经济资源,农业投入明显减少,导致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不断扩大,农业成为了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任其发展下去,不但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会失去支撑,而且会引发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那就会严重影响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就已经超前预想,通过改革开放增强城市的综合能力来抑制“剪刀差”的继续扩大。他的这一想法,后来已得到实行和验证。2015年7月,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心系苍生、为国担当,才能深谋远虑,才有深刻见解。历史重担必须交给有战略眼光和务实为国的人。历史把带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交付给了习近平。证明党是清醒的,人民是有福的。

  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农村又是一片新天地。谁说农村不是中国的希望呢?(文/学习大军,2019年10月18日)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军 微信ID:xuexidajun

<script charset="UTF-8" id="LA_COLLECT" src="//sdk.51.la/js-sdk-pro.min.js"></script> <script>LA.init({id:"Jitj3V0abALAa7hk",ck:"Jitj3V0abALAa7hk"})</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