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学要闻 / 正文

让教育之花在乡村绽放

作者:张颖珍      来源:闽东日报      2022-10-13 10:39:45

当教育资源充沛,源源不断浇灌梦想的种子,孕育下一代的希望,乡村才有了人们憧憬中最好的模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近年来,宁德市蕉城区坚持把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改造建设乡镇中心学校、挖掘本土优秀教育资源、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等,让教育之花在乡村美丽绽放。

海岛学校焕然一新

拥有25年校史的蕉城区城澳学校,从最初几间建在海边的破败校舍,发展到如今各种功能室、教学管理设施齐全,建筑面积达25441.37㎡的标准化校区,一批原本生活在渔船上的孩子,上岛接受优质教育,在校园文化的灌溉下,呈现出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而这些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几年前,城澳学校还不是这般富有生机。“以前,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落后,教学资源十分匮乏,主客观条件都限制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2018年,城澳学校的蔡其武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时,得知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还有的是离异、经济困难家庭,心里很不是滋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2020年3月,蕉城区城澳九年一贯制学校新校区开工建设。

如今投入使用的新学校,从一所渔岛小校变成了一座海边的现代化校舍,拥有850名学生,包含幼儿园、小学、中学的12年一贯制教育,涵盖周边14个行政村的学生,同时为偏远地区、海岛地区学子提供寄宿。

走进崭新的校舍,各班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整齐簇新的课桌椅,藏书4万余册的图书馆,标准化的理、化、生、科学实验室。今年,城澳学校还开办了幼儿园,改变了当地无公办幼儿园的现状。

“在乡村办好一所学校意义深远。”蕉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妙燕认为,振兴乡村教育能够让家长对教育更放心,还能够为乡村培育更多高质量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

民族教育特色凸显

蕉城区金涵畲族乡是畲族聚居地,为打造一个富有畲族特色的学校,让周边的畲族少年儿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19年1月,蕉城区民族实验小学新校区动工,2020年5月投入使用。

该校占地面积42亩,建筑总面积23686平方米,拥有学生教室42间,美术、音乐、舞蹈等功能室14间,配备宿舍、食堂和地下停车库,现有在校生2245名。

办好乡村教育,还要积极提升育人效果,让课程更有特色。

“畲族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就是我们丰富的教育资源。”蕉城区民族实验小学政教处主任施兰英认为,应当让学生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

学校因地制宜,围绕“中华根、民族魂、畲族风、时代情”四大主题,建设“忠、勇、勤、俭”四个景观园和畲族文化传承活动馆、“和静”图书馆、国防科学馆、海洋生态馆,打造充满畲族风情的校园环境。同时,该校还组织编写了《畲族风情》《闽东畲族革命小故事》等校本教材,分低中高三个年段,进入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自创绘本读物,其中,学生原创的《畲娃梦》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自己的书”。

学校以乡村复兴少年宫为载体,统一招募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有能力承担课外辅导活动的高校学生和当地的“五老”、先进人物、文体骨干、民间艺人等担任志愿者辅导员,大力开展畲歌、畲语、畲舞、畲拳等畲族特色社团文化活动,培育畲族非遗文化传承苗子。

通过深挖传统文化,这些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级和省、市级的畲族双音、畲拳、畲舞等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舞蹈《山哈谣》获省第五届中小学艺术节文艺展演金奖。2020年,在福建省乡村学校少年宫经验交流会上,该校还代表宁德市作经验交流。

下一步,该校将不断深化“真我教育”办学内涵,继续深入推进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精编校本教材,继承、创新民俗技艺,培育民族精神、红色基因,让优质民族教育落地生根,让红色文化根植于每一个学生心中。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新学期开学,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的一年级新生们第一次踏进校园,400米跑道的标准化综合运动场、全区唯一的11人制标准化足球场、机器人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录播教室、合班教室、书法室、舞蹈室……崭新的校园里处处焕发着新学期的新气象。

与此同时,在学校二期项目施工现场,上百名建设工人在炎炎烈日下进行地基水泥浇筑、钢筋绑扎等作业,确保项目进度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地处104国道与金漳路交会处,建于2016年,占地98.5亩,是含小学至初中办学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110个,学生5870人。这是一所略显“年轻”的学校,但也是全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一所主要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已取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希沃智慧校园示范校”、北京人大附中“双师型”人才培养结对学校等荣誉。

“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我们一直在努力。”蕉城区教育局局长魏阿斌表示,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事关教育公平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十年,蕉城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优化扩增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保障,补足历史欠账和教育发展的短板,加快推进教育补短板,完成投资20.7亿元,新增学位2.34万个;继续抓好公办园项目建设,建成项目14个,新增幼儿学位4140个;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改造项目48个……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乡村教育向优质均衡的更高目标迈进。

为更好地落实公平教育,蕉城区在教育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化待遇,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下一步,蕉城区教育系统将加快规划布局调整,提高全区学位供给能力,努力做到群众有所呼,教育有所应,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温度的教育。

<script charset="UTF-8" id="LA_COLLECT" src="//sdk.51.la/js-sdk-pro.min.js"></script> <script>LA.init({id:"Jitj3V0abALAa7hk",ck:"Jitj3V0abALAa7hk"})</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