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此地说“人生能有几回搏”

作者:学习大军      来源:原创      2024-10-19 10:07:22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自安徽进入长三角区域。14万平方公里的江淮大地,兼顾南北之地利,融合东西之气韵。一个汉字“徽”,便藏着“山、水、人、文”之蕴。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安徽安庆、合肥等地,深入历史文化街区、科技创新园区等考察调研。习近平强调:“安徽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发展念兹在兹、寄予厚望,三次亲临考察,多次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安徽发展全方位把脉定向,引领安徽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推动安徽迈入了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安徽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要求1: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指出:“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效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作用,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安徽在全国科技创新格局中地位特殊。截至2023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谁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先行一步、胜出一筹。习近平总书记看重安徽的科创能力,对安徽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与改革等工作提出务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时还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高新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安徽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有效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作用,在科创之路上敢打头阵、能闯难关、勇摘桂冠,努力让更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铺天盖地”的生产力,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贡献科技力量。

  要求2: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习近平强调:“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带动省域内区域协调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加大吸引外资、稳定外资力度,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40多年前,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宏大序幕。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发展了安徽、改变了安徽、成就了安徽。安徽在改革开放中受益,在改革开放中走向更好未来。当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安徽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安徽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关键招,在“深层次”和“高水平”上下功夫,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扭住江淮大地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重战略叠加覆盖的交汇点这一区位优势,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要求3: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壮大县域经济。解决好重点人群就业,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和公共文化等服务向农村覆盖。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安徽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三农”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如:2016年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2022年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亲切回信,这都切实为安徽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而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让乡村与城市“齐飞”,是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向何处发力?习近平总书记着眼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承包延期、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这些关键,作出部署。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安庆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同当地居民和游客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要求4: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移风易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打造更多文化精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时代要求。近年来,安徽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完善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安徽发力正当时。

  要求5: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习近平指出:“要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干部队伍,对干部的严管是必然的,但严管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使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为、不作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安徽行又强调了“三个区分开来”,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该减的负要减,该担的责要担,如此,安徽的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更有力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举措,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要求。

  胸怀梦想的远征,尤需逢山开路的闯劲;前无古人的事业,呼唤锲而不舍的笃行。有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部署谋划,再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江淮人民必能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出更加壮丽的安徽篇章。(文/学习大军,2024年10月19日)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军 微信ID:xuexidajun

<script charset="UTF-8" id="LA_COLLECT" src="//sdk.51.la/js-sdk-pro.min.js"></script> <script>LA.init({id:"Jitj3V0abALAa7hk",ck:"Jitj3V0abALAa7hk"})</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