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原创 / 正文

习近平谱写改革“文化篇”

作者:学习大军      来源:原创      2024-07-21 10:34:5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14个方面的系统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学习大军关注到,14个领域中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专门作了部署,可以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文化篇”。把文化上升到战略高度进行谋篇布局,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大家深研细悟。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提法早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就作出了相同的定调。一直以来,习近平都非常重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多次就二者辩证统一关系作出强调和阐释。早在1989年,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专门写了一篇《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来阐述“两个文明”的关系,这篇文章充满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智慧,至今散发思想光芒,值得一读。文章提出“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揭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发展中的作用和定位,其中还提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个词:“五讲四美三热爱”。1984年,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揭开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序幕,构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正是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40周年,这么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直都在创新发展,习近平对精神文明的重视一如既往,“两个文明”对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也未曾改变。对此,习近平有个形象的比喻:“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这些提法,与这次全会提出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文化自信激发活力。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回望历史的长河,从古至今,不管如何改朝换代,但只要文化绵延,民族就能生生不息。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文明,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始终延续发展、不曾消亡。讲到这些,我们理应充满自信,中华文化不仅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贝,更是人类共同的瑰宝。这当中,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发展性是它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因为海纳百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扎根融入中华文化的土壤并不“违和”,能够茁壮成长,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不断哺育出更多文化人才;因为历久弥新,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认识把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智慧和精髓。习近平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其实是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为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守好民族的“根”与“魂”提供答案。

  意识形态事关重大。全会提出,“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意识形态”这个词来自希腊语,原意是“观念的学说”。习近平曾说,“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确如此。尽管“意识形态”这个词对于一些普通人来说,似乎始终有点抽象,但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电影等文化服务和产品,有可能会通过改变我们的观念来影响生活行为,反过来,我们观念的改变,也会反映在文化产品的选择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全年电影票房549.15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460.05亿元,占比83.77%,票房排名前10位均为国产影片。这一方面是国产电影制作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更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例证。再比如网络直播,我们这几年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网络分享中国的文化甚至主动推介中国旅游,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因此,做好文化服务、网络治理等工作,不仅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也是在世界舞台上彰显中国之治的大事。

  读完改革的这一“文化篇”我们不难看出,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所有普通人都能共享现代文明的福利,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之努力、共同奋斗。(文/学习大军,2024年7月21日)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军 微信ID:xuexidajun

<script charset="UTF-8" id="LA_COLLECT" src="//sdk.51.la/js-sdk-pro.min.js"></script> <script>LA.init({id:"Jitj3V0abALAa7hk",ck:"Jitj3V0abALAa7hk"})</script>